返 回
滨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2023-05-19 18:22:42

滨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融合开展,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着力打造覆盖全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提升全域文明程度,以“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生动实践,奋力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一、凸显“三全”特点,阵地建设深入推进

一是实践阵地“覆盖全”。至2022年底,已建成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建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8个,全区年度覆盖率达100%。区实践中心占地面积3600余平方米,设有展示厅、文明实践室、学习培训室、图书阅览室等多个宣传文化活动场所,开展理论宣讲、文明劝导、文化文艺等志愿服务,市民群众在享受文化生活中学理论、讲文明、守礼仪。二是规范管理“标准全”。根据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规范,按照有组织架构、有活动安排、正常开门等“八有一开”标准,通过人员驻点和委派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等模式,根据上级要求和居民需求确定活动主题,每月开展8次以上文明实践活动,进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每个站点至少有1名人员负责牵头管理,并落实相应配套资金,仅区级财政就给予9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保障。三是盘活资源“元素全”。拓宽文明实践覆盖范围,与各类文明阵地形成联动。新培育网易蜗牛读书馆、北航研究院航空航天展厅、浙江中医药博物馆等5个区级第二课堂,中国动漫博物馆入选市级第二课堂,在党史学习教育、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阵地作用。“‘船’承经典 少年起航”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入选杭州市“民呼我为”优秀案例,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关注聚焦,网上浏览量达30.2万。

二、把握“三讲”方式,党的理论宣讲深入人心

一是注重培根铸魂,党的理论重点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宣传的首要任务,使党的理论宣讲深入人心。培育20支以上红色理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宣讲队,100名以上基层文明实践宣讲骨干,每月每站理论宣讲不少于2次,培育了长河街道“红色讲师团”等特色队伍,逐步形成文明实践理论宣讲“一街道一社区一品牌”。二是注重融合传播,数字平台线上讲。采用滨江发布app、滨青开讲吧公众号、网易云直播等“线上+线下”模式开设理论宣讲课堂,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因势利导培育宣讲队伍,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百姓名嘴”常态讲、青年讲师通俗讲,构建多层次理论宣传队伍。“数智创新、深化文明实践”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三是注重互动体验,文明实践创新讲。依托高新青年学习营,多层面办好“滨青开讲吧”“我们观潮”“和美江三”等多媒体传播平台,组织“滨青思享会”,打造“红绿蓝”理论学习宣讲体系。关注高新企业和科技青年,通过白马湖讲堂课程点单、“轻骑兵”文艺宣传、“微时论”分享交流等,以及公益广告、电子屏、短视频等传播方式,丰富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内容供给。

三、落实“三项”举措,队伍建设持续强化

一是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健全。按照部门“主建”、实践中心“主战”、宣传部(文明办)团区委协同推进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架构,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在市志工委统一领导下,利用“杭州市文明帮帮码”“志愿汇”等平台载体,优化志愿服务注册登记、培训管理、褒奖激励、物质保障等管理体系,形成共同推动志愿服务的工作合力。二是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全域。依托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培育社区志愿者、社会志愿组织队伍。依托辖区内高校优势,会同团委与各高校“联姻”,扩大青年志愿者队伍。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规范设立8支区级志愿服务队,涵盖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学普及等8个方面;62家文明单位和7所高校建立69支“滨滨有礼”志愿服务队;3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8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超百支志愿服务队伍。三是志愿服务内容覆盖全面。在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基础上,以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节点,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3.5”学雷锋纪念日、邻居节、公民爱心日、“12.5”国际志愿服务日等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推动形成有礼风尚。

四、紧扣三大主题,时代新风更显特色

一是深化“文明靓城 滨滨有礼”特色主题活动。持续深化“礼让斑马线、排队守秩序、文明一平方、当好东道主”四项文明实践活动,形成了“礼让斑马线”、“三排三进”守秩序、“文明一平方”洁美楼道等“滨滨有礼”特色品牌。长河街道观潮社区“文明一平方”居民文明自治经验被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周三“文明提升日”文明实践载体已坚持6年形成品牌。二是推进“迎亚运 创典范”志愿主题活动。抓住“决战亚运 蝶变滨江”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重大契机,全面开展“迎亚运 创典范 城乡文明大提升”活动,围绕公共礼仪、赛事礼仪,倡导文明出行、文明待客、文明观赛,启动“迎亚运、讲文明、创典范”文明靓城——“滨滨”有礼百千万志愿者大行动,营造全民志愿“迎亚运 讲文明 创典范”的浓厚氛围。三是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未成年人主题活动。在全区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等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发布滨江区“百年薪火,代代相传”红色研学地图,覆盖区内18个场馆、企业、基地。2022年暑期“春泥计划”系列活动中,累计10352人参与,“假日小队”探寻红色基地、亚运场馆、高新企业470余次,承办杭州市“喜迎二十大 童心跟党走”主题实践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2022年首场“人才大手牵小手”主题活动。

五、聚焦“三感”提升,引领群众更加精准

一是为民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将亚运靓城、城市微更新和未来社区建设等内容融入文明实践,落实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打造通学路、嵌入幼儿园等项目,不仅让孩子们安全上下学,还通过融入护学岗,建立以交警、家长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和沿线商铺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护学岗队伍,让市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参与文明实践。二是学习最美增强群众“荣誉感”。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启动第二届“美丽滨江人”推荐评选活动,10名同志获得了第二届“美丽滨江人”荣誉称号,并聘任“迎亚运文明大使”,5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滨江人获得提名奖。区四套班子领导全体出席,给予最高荣誉规格待遇,全力弘扬“最美”风尚,将“最美”精神融入迎接亚运的热情中。三是争做微美提高群众“参与感”。以“文明亚运”区域新形象提升为契机,聚焦“浙江有礼·最美杭州”市域实践,丰富完善“滨滨有礼”文明内涵,确定文明有礼滨江指数。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同频共振,开展“我为亚运洁美家园”文明实践活动,近百支志愿队伍、超过3000名党员干部、城市志愿者、居民群众参与洁美行动,为“ 迎亚运 创典范”增光添彩。

六、优化三项机制,统筹协调更加有力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机制。在区委、区文明委统一领导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部署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按照“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体系架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区委书记担任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所长,宣传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社区书记担任站长。二是健全共建协调机制。在市志工委和志愿服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制定出台《滨江区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工作规则》,明确分工,细化任务,专人负责,强化保障。落实滨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明确启动资金专项,共筹共建,主要用于文明实践公益性活动、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弱势群体帮扶救助。三是形成全域合力机制。以全省“志愿浙江”志愿服务数字平台为基础,运用“志愿浙江·杭州市文明帮帮码”地区场景,实现“活动共享、平台共享、数据共享”。加紧筹建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联合总工会、高校、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合力开展志愿服务培训。

七、坚持三个持续,实践氛围日益浓厚

一是社会文明风尚持续浓厚。“文明靓城 滨滨有礼”文明活动持续开展,周三“文明提升日”常态普及,坚持每周一主题、一月一循环,引导市民主动参与。深化“浙江好家风、礼让斑马线、聚餐用公筷、随手做志愿、重信守承诺、垃圾要分类、邻里讲和睦、爱心暖厨房、办酒不铺张、带走半瓶水”等十大文明行动,开展文明宣讲89场,参与6500余人次。作为“最美现象”发源地,常态化开展“美丽滨江人”选树活动2届,全区培育全国道德模范4名,杭州市级以上好人21名。二是群众文化生活持续丰富。建立“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体系,星光大道、龙湖天街等商业综合体,西兴、长河文化历史街区,“三花江虹”楼宇文化空间等常态化开展文化文明活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新春演出在长河老街开演,翁仁康等文艺大家走近群众,营造浓浓年味。长河街道开辟“槐花深处”文化共享空间,打造一个集阅览、看展、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场所。三是文明实践典型持续涌现。及时挖掘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西兴街道共联社区被中央文明办评为“首届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时代风尚先进典型”,“戏曲进社区”项目获2022年杭州市志愿服务大赛铜奖。2022年度杭州市志愿服务最美典型宣传推荐活动中,我区入选最美志愿者1名、最美志愿服务组织1个、最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层站点2个。吴翠姣、袁兆君等基层最美志愿者、网格员被宣传表彰。